品读百镇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安康市汉阴县双河口镇

作者: 佚名发布时间:2022-06-14 09:12来源:本站原创  
 

双河口镇始建于明朝初年,距今已有600年历史,为汉阴县北部山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因地处楼房河、梨树河两河交汇处而得名。境内为典型山区丘陵地貌,地势略为北高南低,北连秦岭山脉,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700~1200米,最高点在境内乱石沟与宁陕交界大梁海拔2057米,最低点清泥河滩海拔600余米,相对高差1457米,坡度绝大部分在20-40度。气候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足。

春秋属秦地,秦时为西域地,汉始属安阳县(今汉阴县)至今,解放后由铁佛区公所管辖,1996年底撤区并乡后设双河口镇。据清初史料记载,在过去陆路交通不发达时,双河口古镇上通西安,下达安康,是有名的山区古镇,在明、清鼎盛时期,店铺多达百余家,行业多达几十种,集镇居住千人以上,享有“日出斗金”的美誉。双河口镇地处汉阴县城北部秦岭南麓28公里处,东与汉阴县铁佛寺镇接壤,南与城关镇为邻,西接观音河镇,北接宁陕县龙王镇。

传承历史文化,不忘来时路

双河口的集镇老街沿青泥河而建,古风浓郁,曾是通往西安进行贸易的必经通道,陕南山区的丝绸、木耳、香菇等土特产多由此北运。而关中地区的食盐及杂货也由此南运,这里至今保留着浓重的商业文化气息,特色鲜明。古镇上的石板房,木门板门店,老宅院,石板街还完全是保持着当时的风貌,整个古镇保存完好,没有遭到破坏,虽然现代建筑的镇机关和新开发的集镇已经完全取代了老集镇的繁华,走在古镇的石板街上,却依然能让人猜想到几分昔日这里物流集散叫卖的热闹景场。

双河口古镇建筑群现存有10座四合院,有老房子250余间,建筑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街道以青石板铺成,两边几乎全为徽派土木建筑,建筑结构多数为四合院,是具有典型陕南风格的民居建筑。房屋进深十至二十米不等从外向内一般都有两到三个天井。在长约200米的老街,铺面上的招牌字迹虽经岁月的洗涤,但还依然能看见。建于清代的双溪寺,拥有一间正殿两个套间偏房,这里曾作过国民党和共产党的乡政府,里面曾住过明清遗老,国民党元老、中共地下党员、革命英烈。

双河口镇至今传承的古代民族特色有:赶庙会、汉剧演出、民间风味小吃等。双河口有双溪寺、地亩庙、灵官庙、八角庙、观音峡庙、安南寺、新龙寺散布乡村,古庙会此起彼伏,是方圆百里的民俗文化活动中心。双河口镇为商贾北上西安的落脚地,为了满足南来北往过客的饮食需求,老百姓家里有腌制的腊肉,有盐腌的豆角,有辣子酱、豆腐乳、豆腐干、醋泡蒜、萝卜干、血豆腐、松花变蛋等,当地的风味小吃也是别具特色,有油炸饺子、油糕、油馍、糖墩子、花卷、菜肉包子、米馍馍、麻食子、抄手、蒸面、凉面、糍粑、蛤蟆蝌蚪、黄酒等

双河口自古是文化重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作为革命老区,这里先后走出了我国开国将军何振亚,大校刘光华出自这里的烈士有人民解放军战士王天东、志愿军战士成显炳、人民解放军副班长谭瑞兴、志愿军战士成典学、志愿军战士李小东等,他们是为革命事业血洒疆场的战斗英雄,更是双河口父老乡亲们的骄傲

1946年,解放战争期间,李先念将军曾率2000余人的部队,与当时国民党政府警察局警察在双河口镇激战并击溃之。李将军的部队进驻双河口后,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向人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宣讲我党政策,使双河口镇的群众早日接受了党的教育同年10月8日,在双河口梨树河追击国民党溃军的战斗中李将军的爱将祁排长不幸牺牲,年仅19岁当地的老百姓将祁烈士安葬于梨树河村3.7公里处,修建墓碑,永久的纪念为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

聚力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开新局

近年来,双河口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省、市、县关于乡村振兴安排部署,凭借优良生态环境、良好产业基础、丰富文化元素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文旅康养等产业,实现农旅、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成功发展猕猴桃、金银花、蚕桑、果蔬等特色产业1万余亩,先后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省级文化历史街区、省级卫生镇和市级文明镇,绘就了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在结合镇情实际、遵循市场规律、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依托镇内森林和富硒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全力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聚力建设现代农业强镇。大力发展猕猴桃、金银花、蚕桑、果蔬四大主导产业,合理布局富硒粮油、畜禽养殖等传统小众产业,按照“四化五统一”标准,建设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园区,形成“高山核桃拐枣、中山桑果环绕、浅山种养间套、园区生产加工”的产业发展格局。目前,已建成产业园1.5万余亩,涵盖猕猴桃、桑园、金银花、果蔬、核桃、魔芋,生态富硒粮油豆等特色产业,实现了以短补长、以长促短,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深入实施园区提升工程,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注重培育本土企业。通过示范创建引领、政策扶持推动、利益联结带动等方式,先后培育佳林生态农业、秦盛绿色禽业等本土企业6家,家庭农场7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1家,其中,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星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家、星级家庭农场15家。另一方面,重点突出招大引强。围绕产业布局,坚持靶向发力,先后引进陕西果业集团汉阴分公司、安康嘉汇铭药业有限公司、陕西汉众山菌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发展林果产业5000余亩,生态养殖14万余头(只),林下养蜂600余箱,起到了良好示范带动效应。

大力实施补链、延链、强链措施和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行动,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向精深加工迈进,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向全产业链发展,增加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目前,镇域内果蔬、豆产品、金银花、富硒粮油产品等加工企业实现全覆盖,建成集产品展销、电商贸易、休闲农业、冷链仓储等配套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信息化综合服务中心一个,新研发的“五朵金花”(金银花系列产品)“三柳共米”“八喜”牌豆干和土蜂蜜、百花蜜等产品成功投产上市、广受欢迎好评。

念好优良生态山水经,农旅融合谱新篇

牢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殷切嘱托,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优美山水资源,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和新型旅游开发,让山川河流展现生态颜值、转化经济价值,聚力建设特色旅游名镇。以乡村建设行动为契机,全面开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专项活动,加强古镇精细化管理,打造“五美庭院”,发展“庭院经济”,成功创建1个省级卫生村和省级村庄清洁行动示范村、3个县级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荣获省级卫生镇殊荣,“山水风光好,乡村美如画”的双河口远近闻名。先后建成龙垭村百亩樱花观光园、三柳村80亩田园综合体、幸和村千米稻花观光步道、凤柳村千亩金银花生态观光园以及长达24公里的彩虹旅游公路,营造自然花海、古镇古街、三柳古庙、谢家老院、千年古柳、风车走廊等网红打卡点10余处,一村一幅画,一处一风光,运动锻炼、骑行观光、拍照摄影的游客络绎不绝、纷至沓来,乡村旅游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围绕“春赏花满园、夏观荷塘景、秋闻稻浪香、冬品庖汤宴”等多个主题,建成双河口猕猴桃采摘园、龙垭惠民大棚果蔬采摘园、三柳稻虾体验园、凤柳金银花采摘园以及三柳农家等10余个以采摘游乐、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生态农产品基地和采摘基地,游客可以体验采摘瓜果、摸鱼钓虾、收割稻谷、制作美食等各类活动,感受农耕文化、田园风光、自然之美,因参与性、趣味性和娱乐性强,而深受游客青睐。

按照省住建厅等3部门印发的《2021-2022年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工作要点》要求,及时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了示范镇建设实施方案,稳步推进“七个一”工作,完成了示范镇建设宣传标识,开设了示范镇建设微信公众号。通过政府采购,确定了西建大规划设计院作为我镇编制规划设计单位,同时召开规划座谈会4次,规划编制六易其稿,现已完成示范镇建设各项规划的编制内容。按照乡村振兴农业强镇定位,结合任务目标,编制五年项目库,共计3大类23个大项,总投资8.733亿元。制定完成2022年建设目标任务清单,共计实施项目22个总投资1.4483亿元。于2022年3月11日成立汉双实业有限公司并正式挂牌,将镇村内的经营性资产、集体资产、投资项目资产投资入股,确保共同推动示范镇建设。利用电子显示屏、文化墙、网络媒体等方式,开设“汉阴县双河口古镇”公众号及视频号,对示范镇进行全方位的宣传。

下一步,双河口镇将全面聚焦县委“5775”总体发展战略,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建设为契机,切实在产业发展、全域旅游、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坚持“一线四产三示范”发展思路,以汉双二级公路为主线,全面发展“猕猴桃、金银花、蚕桑、果蔬”四大产业,聚力“农旅融合、生态康养、红色文化”示范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文旅康养小镇,走出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