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解正香|旬阳县发布时间:2011-05-10 10:15来源:本站原创 |
(作者简介:解正香,男,汉族,现年51岁,现任旬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委书记。)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党的建设一项重要的经常性工作。作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要立足工作实际,把 “创先争优”活动与推进全域城镇化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相辅相承共同发展。
全域城镇化,是指以城镇体系为载体,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产业发展为驱动,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以社会事业和生产生活方式进步为标志,整体推进一个区域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实施全域城镇化是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抢抓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机遇,立足县域城乡建设基础,着眼未来长远,统筹城乡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当前,我县已进入工业化由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转型、县域城镇化进入了区域统筹、全域推进的新阶段。 一、全域城镇化发展现状 近几年,旬阳县紧抓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的历史机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建设山水园林太极名城目标,大力推进五化进程,县域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城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城镇化步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明显成效。2010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14.4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2 %,县城人口达到 7.4万人,县城规划区面积扩展到70平方公里,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展到10.6平方公里。县城聚集、辐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止2010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绿地率达到11.4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9平方米,人均占有道路面积 11.2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91 %,排水管网配套率达90 %,垃圾集中处理率达75%,县城亮化率达90 %,电力、通讯、宽带网络、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8 %,人均居住面积达28.5平方米。 小城镇建设加速发展,城镇结构不断优化,蜀河、甘溪等省级重点镇发展迅速,棕溪、关口、仙河、双河、赵湾、麻坪、金寨、赤岩等建制镇发展势头强劲,其他集镇规模不断扩大,功能不断完善。小城镇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止2010年底,全县小城镇共有道路85.4公里,硬化率达85 %,排水管网51公里,排水管网配套率达到59%,供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所有乡村全部通电、通路,电信、教育、卫生、市场建设等也取得长足发展,基本满足了城镇居民生产、生活需要。 二、全域城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镇化水平偏低,产业发展支撑不足。 全县城镇化水平为32%,比全省平均水平(43·5%)、全市平均水平(33%)分别低11.5个和1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化处于由初期向中期转型阶段,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尚不完善,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强,县域城镇化缺乏有力的产业发展支撑。 2、城镇建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县城建设投入不足,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缺乏资金保障,影响了项目建设进度。小城镇建设没有固定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经营性项目带动、争取上级项目资金、银行贷款及企业垫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3、城镇建设受自然条件制约明显,建设空间有待进一步统筹规划。 全县城镇多数依山傍水而建,受自然条件限制,建设用地十分紧张,对提高城镇承载能力、快速推进城镇化有明显制约作用。此外,多数城镇不同程度受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威胁,“山地危居”数量庞大,自然灾害隐患对城镇化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三、全域城镇化发展思路和目标 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陕南突破发展的重大机遇,强化县域中心,培育县域支点,加快推进“三镇一体化”县城建设,增强县域中心功能。全面推进城乡统筹,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农户落户城镇,大力推进“三集一化”(土地集约、居住集中、产业聚集和服务城镇化),着力打造“一主三副、两条轴带”城镇体系结构,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城镇建设突破发展。 发展目标:未来五年,全县城镇人口达到16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6%,县城人口达到10万人,集镇人口达到6万人。县城、集镇人均道路面积分别达到13平方米、9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10平方米、8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分别达到30%、30%,用水普及率分别达到95%、93%,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80%、60%,排水管网配套率分别达到95%、7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80%、60%,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5、33平方米。 四、推进全域城镇化的主要任务 1、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要依据县城总体规划,按照城关、白柳、吕河三镇一体化发展格局和“建设新区、提升老区、拉大骨架、完善功能”发展思路,以建设“太极名城、工业新城、山水绿城”和安康市域东部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新区建设,推进城市西进南拓,拉大城市骨架。向西发展至白柳镇区,形成生态工业园区;向南发展至吕河镇区,形成现代产业园区;中心城区突出历史文化,加强生态建设,调整优化用地布局,形成城市综合服务区。建设形成“一城三区、一主两副、两轴三廊、两河四园”城市空间结构。 2、加速推进城市重点项目建设。 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县城重点项目建设。一是加快“五路五桥”建设,积极推进旬阳大道、旬北大道、十天高速连接线、老城环线、滨河大道、汉江二桥、宋家坪大桥、草坪、青泥、白柳大桥等工程建设,全面优化县城交通格局;二是加快“五堤”工程建设,加快小河北、大河南、火车站、鲁家坝、草坪至青泥等河堤工程建设,提高县城防洪能力;三是“五场”建设,快速推进城市广场、专业市场、停车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四是“两景”建设,完成太极城观景区景观工程、旬河水体景观工程等生态景观工程建设,进一步美化县城景观环境;五是“六大新区”建设,全力推进宋家坪、大河南、草坪、桥沟潭、柳村、吕河等六大新区建设,拓展县城发展空间;六是“六项旧城改造”工程,启动建设老城、小河北、火车站、下菜湾、党家坝、莲花池等六大片区旧城改造工程,提升建成区城市品位。加快县给排水、电力、通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用事业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3、加快小城镇建设,全面推进城乡统筹。 进一步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县域城镇空间结构,形成“一主两副、两条轴带”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以省级重点镇和中心镇建设为重点,带动辐射其他集镇,推进县域小城镇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快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集镇道路、桥梁、河堤、广场、市场、给排水、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加快集镇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充分发挥镇域自然资源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大力培育和发展城镇优势主导产业,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增强城镇建设内在动力。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重构城乡居民点体系,紧抓生态移民、扶贫移民、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等政策机遇,推进移民建镇,建设移民新区,加速农村城镇化步伐。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10个5000至10000万人的集镇,建设千人社区30个。 五、推进全域城镇化的主要措施 (一)创新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 一是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农转非”条件,为将来实行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准备条件;二是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建立进城农村居民原有耕地使用权的流转制度,积极推进土地变更登记工作,建立农村进城人口原有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的弹性退出机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三是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大力完善进城农村居民的医疗、失业及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民工应急救助机制。四是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使进城农村居民在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与城市居民相一致。 (二)拓宽投融资渠道,逐步加大城镇建设投入。 一要加大财政投入,切实发挥政府资金的主导作用。二要经营土地资源。对城镇规划区内土地实行高度集中、高度垄断政策,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出让、统一管理的原则,盘活土地资源,提升土地价值,积累城镇建设资金。三要盘活闲置资产。要对各级政府的闲置资产进行清查,组织拍卖和有偿转让,盘活存量资产。四要加大项目融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种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资建设城镇基础公用设施。五要加大争取扶持资金的力度。要紧抓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对争取的各类资金尽可能的捆绑用于城镇建设。六要加强信贷融资。要做好城镇重点项目信息发布和推介工作,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争取金融机构为城镇项目建设提供专项贷款。 (三)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指导工作。 遵循“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形式多样、自觉自愿”的原则,有组织、分层次地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建立农民工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提高进城农民工工作技能,积极推进跨区域劳务对接,引导农民工异地就业,扩大农民工就业面。充分利用劳务市场、互联网等信息渠道,为农民工提供城镇用工信息,同时积极开展劳务合作,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渠道。 (四)切实转变作风,塑造机关形象。 作为推进全域城镇化建设的主体部门,担负着组织和建设的重要责任,一方面要深入实际、大力提倡一线工作法,组织党员干部到项目、进工地、入现场,精心指导,规范建设,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另一方面倡导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作风,使系统党组织成为创业标兵、一面旗帜,共产党员成为岗位能手、典型模范,为推进全域城镇化进程建功立业。 (五)加强组织领导。 要充分认识推进全域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确立以城镇化带动工业化、推进产业化的发展思路,真正把城镇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下大力气抓实抓好抓出成效。要加强对城镇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进一步优化建设环境。要结合实际制定鼓励、支持城镇建设的相关优惠政策,引导各方面力量推动城镇建设。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把城镇建设纳入县对乡镇、部门绩效考核,进一步提高各级各部门抓城镇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强力推进城镇化进程。